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信息来源:求是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我们协力推进“四个全面”,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谱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自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走过了非同寻常的历程。先是经过百余年的奋斗,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随后,又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先后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又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清晰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夙愿,使之成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是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里,关键是对目标的认同,寻求最大公约数,抓住不同阶层人们的普遍愿望,取得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梦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在全国上下、国内国外引起强烈反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中国梦作了大量论述,内容博大精深。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些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中国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内涵丰富的崭新目标,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 “小康”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源出《诗经》,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这一愿景提供了可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三大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在世纪之交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在第一个10年中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等;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包括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等;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立足现实,与时俱进,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系统,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制定的,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既与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是目标的提高和追求的提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美好前景。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20多个省区市,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就是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等等。这一系列新论断,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精准聚焦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又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绿色并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进一步呈现出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之年,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至关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发展。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的关键,又是如何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与以往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国内消费贡献度上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8%,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左右,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按照年收入2300元的中国扶贫标准,2014年底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努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全国政协 各地政协 全国政协 中国政协新闻网 中国政协传媒网 中国网政协频道 北京市政协 天津市政协 河北政协 山西政协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 辽宁省政协 吉林省政协 黑龙江省政协 江苏省政协 浙江省政协 安徽省政协 福建省政协 江西省政协 山东省政协 河南省政协 湖北省政协 湖南省政协 广东省政协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 海南省政协 重庆市政协 四川省政协 贵州省政协 云南省政协 西藏自治区政协 陕西省政协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 青海省政协 新疆自治区政协 沈阳市政协 长春市政协 哈尔滨市政协 杭州市政协 宁波市政协 厦门市政协 济南市政协 青岛市政协 武汉市政协 广州市政协 深圳市政协 成都市政协 西安市政协 常州市政协 扬州市政协
市直部门 中国荣成门户网站 市发展和改革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教育局 市科学技术局 市民政局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城乡建设局 市环境保护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司法局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海洋与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商务局 市财政局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市行政服务中心 共青团荣成市委荣成市总工会荣成市妇女联合会荣成市工商业联合会荣成市科学技术协会
新闻媒体 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新浪网联合日报
常用表格下载